自2010下半年以來,新媒體領域最令人振奮的發展之一,就是所謂「第二屏」(2nd Screen) 應用的迅速崛起。  

有趣的是,造成這個趨勢的原因之一,居然是因為電視節目夠無聊,無聊到人們在看電視時拿起手機或iPad,用起Apps、發起短信、甚至使用Facebook或Twitter等社交網路。根據Yahoo廣告部門的統計,86%的人在看電視時有用「二屏」連上移動網路的經驗。 

 

2nd Screen-002   

 

看好移動載具已經深入一般觀眾的沙發椅上,軟件公司和節目製作人於是把腦筋動到「第二屏」跟「第一屏」(TV)的交互或「伴侶」(Companion)關係上面,試圖讓第一屏好看、第二屏好玩,最好是焦不離孟、孟不離焦,從而助長了「第二屏應用」的燎原之勢。

在這些應用當中,包含著從音訊辨識技術起家的Shazam、IntoNow;帶領電視節目打卡(Check-in)風潮的GetGlue;看好第二屏電視節目指引製作市場的Miso;還有以ZeeTag和互動節目指南等受到好評的Zeebox。

 

2nd Screen-003  

 

新思維

 

眼下,第二屏應用提供的服務,從單純的節目花絮收視、社交化節目指南、節目打卡、提供相關資訊之外,已經擴展到了參與節目互動投票、搶答得分、即時商品購買服務等領域,完全跳脫了老舊的線性廣播和單點接收方式。

面對日新月異的二屏服務項目,廣電媒體與內容供應商面臨的問題,從節目企劃、Apps功能設計一路延伸到了內容管理層面:如何獲知觀眾正在收視的節目?如何有效管理眾多的互動內容?如何結合商品廣告?如何建立並分析用戶的行為偏好然後加以運用?

這一切有賴於一個「互動內容管理平台」的建立。您不可能再用傳統的媒資思維去管理全新的內容組合與聯動模式。

 

內容辨識(Content Recognition)

 

首先,在獲知觀眾的收視節目方面,您可以採用EPG的方式,讓觀眾自己選擇他正在收看的電視節目;或者,您可以採用更聰明的方式,透過音訊辨識或是浮水印比對(Watermarking) 技術,自動辨識觀眾端的一屏信號,從而判斷其收視節目。當然,後者牽涉到比較大的週邊系統投資,包含信號採集系統、比對樣本庫或數據庫以及內容辨識系統的建設。

 

2nd Screen-004  

 

一般而言,規模較小的電視台或內容供應商,採用EPG選單操作的方式即可。但對於大規模的內容匯聚服務商(Aggregator) 或MSO,光是頻道就有上百個,顯然EPG選單不是一個很快速的判別方式,也給訂戶帶來繁瑣的操作體驗,因此,一個自動辨識的方案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。

當然,您不會想從無到有開發自己的辨識程序或演算法,因此,像Civolution、Audible Magic、Gracenote、TvTak這類擁有現成辨識技術的公司,就是您可以考慮合作的夥伴。

 

互動內容管理(Interactive Content Management)

 

解決了辨識問題,接下來的挑戰就是「互動內容管理平台」的建設。這可以從三個端點來考慮整體介面的需求:

1. 內容供應商或節目單位端:需要一個內容編排與上載的用戶介面(Customer Console)。
2. 平台運營端:需要的是能夠跨頻道、跨節目管理互動內容的介面(Admin Interface)。
3. 消費者(觀眾)端:需要一個能夠與上述平台交互的訂戶端應用程序(Subscriber App)。

 

2nd Screen-005  

 

內容供應商或節目單位端的用戶介面,除了互動節目編排之外,在互動點(Cue Point)管理上需提供基於時間軸(Timeline)的直覺式操作介面,讓節目製作人決定甚麼時候應該出現主動式內容?例如:廣告Pop-up、Q&A;甚麼時候又該將App的主動權歸還給觀眾?另外,還須滿足互動行為設計者對於因果關係基準的設置,例如:每答對10題獲得500點積分,並跳出喝采頁面等。

平台運營端的管理介面,必須能夠集成前述信號辨識單元,提供從EPG管理、客戶(或節目單位)管理、廣告管理、服務管理、系統管理,乃至於收視行為分析等功能,並能夠集成現有服務的訂戶管理系統(Subscriber Management System, SMS)。

上述Console與Admin 介面,基本上是互動內容管理平台的一體兩面,這個平台,媒體可以自建,也可以考慮採用運營商提供的雲平台。至於觀眾端的Companion App,則依商業模式的考量,可以採取自行開發、委外或者與第三方方案合作的方式。

 

情境為王(Scenario As the King)

 

無論是採取哪種方式,廣電業者、內容商或節目單位應該都能佔據有利的地位:不管平台和Apps如何設計,要實現的還是節目的「情境」(Scenario)與延續性,而了解這一切的不會是程序設計員、不是視覺設計師,而是節目製作人和導演。儘管佈署了新的科技平台,決勝仍然在筆墨劇本之間。

 

p.s. 原文刊載於公司內部刊物,並以簡體為主,故圖片敘述皆轉為簡體字。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Aug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