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如果說21世紀的地球上,還住著石器時代的山頂洞人,那應該是非我莫屬了。

 

我的第一支手機是在1999年,跟0935門號一起買的諾基亞,型號忘了。12年來到今天,從Nokia換成Motorola,再換成BENQ,再換成Sony Ericsson W350i,平均三年換一機。

我的舊手機(1999-2008)  

SonyEricsson-W350i-2.jpg    

 

三年換一機?這個數字可能笑掉一堆七年級或八年級生的大牙。跟我同樣在90年代末辦手機的人,到現在也可能換了七、八支了。手中沒「哀鳳」的人在群體中更顯得其珍稀與異類,簡直是地外生物。

 

今天的智慧型手機,已經超出消費電子,成為流行時尚的一部分,跟時裝沒啥不同。每一廠牌,每一季都有新款推出,一年才換一次機子已經快讓年輕人抓狂,iPhone4才剛買,現在就急著買4S。

 

人手一支iPhone、htc或Galaxy的結果是:市場愈來愈大,但競爭者眾,導致價格下滑。價格下滑導致單位利潤減少。利潤減少的結果導致廠商要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新機,來吸引消費者換代,並跟競爭者拉開規格差距。以上這個制約機制導致Smart Phone生命週期變短,愈來愈像流行商品。

 

當16G到32G、500萬像素到800萬像素等規格還不足以吸引人掏錢換機時,工業設計和軟體設計就成了一個決定性因素。也就是說,Smart Phone不同於其他消費電子產品,規格以外,look & feel成了另一個致勝因素,也就是您常聽人說的,蘋果是靠設計來賺錢的。

 

當果迷瘋狂追捧蘋果風格,讚賞它介面的流暢性,蜂湧進它的App Store下載時,那就是台灣代工廠倒大楣的時候了。美國人更加以為所有的一切要歸功於其設計:設計、設計、設計,是「美國設計」造就了它的利潤,因此,那些搶成一團,吵著要工作做的OEM Chinese(管它Taiwanese還是Chinese),憑什麼給他更多錢?於是乎:壓榨、壓榨、壓榨。

 

一個在太平洋的東岸,一個在太平洋的西岸。當「Designed in USA, California」賺得荷包滿滿時,「Assembly in China」分的就愈來愈少。當加州的設計師開著跑車上夜店的時候,也就是富士康作業員選擇跳樓的時刻。

 

有一天驀然回首,您可能會發現:

家裡的冰箱和冷氣,已經跟了我15年。

家裡的微波爐和電視,也已經跟了我10年。

我開的破車(汽車也好機車也好…)也跟了我十年。

但是一打開抽屜,躺了十幾支手機,除了現在在用的那一支,一支您也叫不出型號。

就像也是每年一換的女(男)友,除了現在在用的那一個,一個您也想不起名字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Aug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