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近幾天,一些搞戲劇的「學者專家」跳出來批評建國百年大型歌舞劇「夢想家」,「財訊」雙週刊還出來爆料,整個專案花了兩億一千五百萬。

 

在我看來,這不過是「沒得標的眼紅得標的」在後面給他「銃糠」,跟工程招標時廠商互發黑函有啥兩樣?藝文界人士什麼時候變的跟廠商一樣了?

 

再說這經費的合理性。二億感覺是多了些。但是,這麼大型的戶外活動、這麼多的觀眾和演出人數、支援人力(包含帶領觀眾進場的工作人員)、設備、這麼長的彩排時間,考慮到這些因素,我個人覺得,花一個億並不需要大驚小怪。

 

套句文建會自己說的:「十一個標案…,包括交維計畫、舞台機械、布景、服裝製作、道具製作、音響系統、燈光、電力系統租賃、通訊監視、投影字幕、及特效等…」。「國慶晚會的經費應該要跟同類型的大型戶外演出做比較,『夢想家』演出的人數、場地、觀眾、和電視實況轉播等因素,都不應跟室內的舞台劇相比,而較類似世運、聽奧、跨年慶典等活動。」

不過,可能為了「篩選」出所信任、甚至中意的廠商,聽電視說,這十一個標大多是「限制性招標」。通常限制性招標大家會擔心,是用來protect一些關係好、或邀標方比較信任的廠商。如此一來,那些從「資格」階段就被排除掉的廠商或藝文團體,以及其所從屬的人士,一旦心有不甘,透過雜誌、媒體來爆料那是一定的。

 

在我看來,若以美術標準觀之,我覺得整齣戲還是ok。若因為政治取向,和少數劇情、角色設計不當,就被說成整齣戲一文不值,很不應該。對那些跳舞的、做出美美布景、燈光、夢幻的投影效果、和音樂伴奏的樂團....對這些做得不錯的人,非常不公平。

 

批評的文章中,有一位學者提那什麼建議,誰不知道這些人腦袋在想甚麼?他說:『文建會只要擘劃國家文化的千秋大計和建設,不能讓它搞什麼文康活動,要把全數的藝文活動經費,都挹注到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,然後透過審慎合理的補助評審制度,激發民間藝術家的潛能…』。

 

騙肖ㄟ,還不是想把官員架空,一旦錢都撥到基金會後,這下好了,「評審委員」只剩學者。等於得標與否,全權讓這一群少數的大學教授去決定了,誰又能保證教授、學者不會跟廠商勾結呢?這種例子,玩過政府標案的,誰沒經歷過呢?誰沒看過那些教授評委會議上「一句話定廠商生死」,然後背後跟勾結廠商要分包、拿顧問費呢?台灣的教授們,從標案評選、從廠商那裏拿到的錢,比薪水還多,大家真的都不知道嗎?

 

在所有評論中, 我覺得鴻鴻批文中說的一句話, 倒是比較能概括出「夢想家」為人詬病的地方:「這齣戲有中華民國的緣起,也有未來的宇宙觀,但就是沒有中間這一百年,也沒有台灣」。套句我的話,就是「太國民黨」、「太外省」啦!學者不需要太過引申,咬得雞飛狗跳,改天換成您導,搞不好更難看,拿的還不知道是120萬的幾倍呢!

 

arrow
arrow

    Aug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